股利分配政策有哪些?


股利分配政策是公司在盈利后,如何将利润分配给股东的策略。下面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股利分配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首先是剩余股利政策。这种政策是指公司在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根据目标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简单来说,就是公司先满足自身发展的资金需求,剩下的钱再分给股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这就体现了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时,要先考虑公司的积累和发展,剩余的部分才用于股利分配。 其次是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公司将每年派发的股利额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或是在此基础上维持某一固定比率逐年稳定增长。采用这种政策,股东能稳定地获得股利收入,增强对公司的信心。不过,这要求公司的盈利比较稳定。从法律角度看,公司要按照既定的政策分配股利,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可能构成对股东权益的侵害。《公司法》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再者是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公司确定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率,长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也就是公司赚得多,股东分得就多;赚得少,股东分得就少。这种政策能使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结合,但股利可能会波动较大。同样,公司在实施这种政策时,要遵循《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保障股东的合法权益。 最后是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公司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支付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在盈余多的年份,再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这种政策既给了股东一定的稳定收入,又能在公司盈利较好时让股东分享更多的利润。在实际操作中,公司也要依据法律规定,合理制定和执行这种股利分配政策。 总之,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各有优缺点,公司在选择时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发展战略、盈利状况、资金需求等因素,同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股东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