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关于财产分割有法律效力吗?该怎么写?


首先,离婚协议书关于财产分割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要分情况来看。 离婚协议书是夫妻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就离婚相关事宜达成的书面协议,其中财产分割条款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也就是说,只要这份离婚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并且在办理离婚登记后,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就会生效。 关于怎么写离婚协议书里的财产分割部分,以下是一些要点和常见内容。 第一,要明确财产的范围。详细列出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比如房产,要写明房屋的地址、产权证书编号等信息;车辆要注明车辆品牌、车牌号等;银行存款要写清开户银行、账号以及大致的存款金额。对于其他贵重物品,如金银首饰、古董字画等,也需要一一列举。 第二,确定分割方式。根据双方协商的结果,写明每一项财产归哪一方所有。如果是需要变卖后分割价款的财产,要约定好变卖的方式和时间,以及价款的分配比例。例如,对于一处共同房产,双方可以约定将其出售,所得款项按照一定比例分配。 第三,债务的处理。除了财产分割,还需要明确夫妻共同债务的承担方式。同样要列出债务的种类、债权人、金额等信息,并约定由哪一方负责偿还。比如,如果有共同的银行贷款,要写明由谁来继续偿还剩余的贷款本息。 第四,违约责任。为了保障协议的履行,可以在协议中约定违约责任。如果一方不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财产分割义务,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支付违约金等。 第五,协议生效时间。一般来说,离婚协议书在双方办理离婚登记,领取离婚证后生效。可以在协议中明确这一点。 在撰写离婚协议书时,建议尽量详细、明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语言,以免日后产生纠纷。如果对法律规定不太熟悉,也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确保协议符合法律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