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起诉离婚流程是怎样的,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夫妻起诉离婚的流程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是起诉阶段、答辩阶段和开庭审理阶段。 首先是起诉阶段。这是离婚诉讼的起始点,意味着一方向法院提出依法解除与对方婚姻关系的请求。在这个阶段,想要离婚的一方作为原告,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起草起诉状,在起诉状中要清晰地写明双方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比如请求判决离婚、对子女抚养权和财产分割的要求等)以及事实和理由;准备诉讼所需要的证据,证据可以是能够证明夫妻感情破裂的相关材料,比如分居的证据、对方存在过错行为(如家暴、出轨)的证据等;然后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和证据。通常情况下,是向被告住所地的基层法院起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会对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并告知原告不予受理的理由。 接着是答辩阶段。法院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交的答辩状中应写明自己对原告起诉内容的意见和理由。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也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最后是开庭审理阶段。法院会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送传票。在开庭时,双方均可以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士代理诉讼。庭审过程中,法官会组织双方进行举证、质证,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辩论。之后,法院会依照原告方的诉讼请求和双方提交的证据情况,对是否准予离婚,以及子女抚养权归属、财产分割等问题作出判决。 相关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起诉和审理的规定,这些规定保障了离婚诉讼能够按照法定程序有序进行。 相关概念: 管辖权:简单说就是哪个法院有权管这个案子,一般离婚诉讼是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这是为了方便法院调查案件情况、当事人参与诉讼等。 答辩状:被告针对原告起诉状里的内容,向法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的书面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