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股份转让时债权会跟着转让吗?


在探讨企业股份转让时债权是否会跟着转让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股份转让,简单来说,就是股东把自己持有的公司股份卖给其他人。而债权则是企业对外享有的一种权利,比如企业借给别人钱,就拥有要求对方还钱的债权。 从法律层面来看,股份转让和债权转让是两个不同的法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这意味着债权的产生和转让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则。 一般情况下,企业股份转让并不必然导致债权跟着转让。股份代表的是股东对公司的权益,包括对公司利润的分配权、表决权等。当股东转让股份时,只是将自己在公司中的这些权益转让给了新的股东,而企业的债权仍然属于企业本身,并不会因为股东的变更而直接转移。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债权可能会随着股份转让而发生变化。比如,在股份转让协议中明确约定了债权一并转让的条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果双方在股份转让协议中对债权转让做出了明确的约定,并且该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这种约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债权就会按照协议的约定进行转让。 此外,如果企业在进行股份转让时,存在恶意转移债权以逃避债务等违法行为,债权人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使撤销权等权利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综上所述,企业股份转让时债权一般不会跟着转让,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股份转让协议的约定以及是否存在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来确定。在进行股份转让时,各方当事人应当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债权问题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