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故意杀人罪是否一定要有死亡结果?
我和人起了冲突,当时我情绪上头,对他做出了可能致命的行为,但最后他被及时救回来了,没有死亡。我很担心自己这算不算间接故意杀人罪,想知道间接故意杀人罪是不是一定要有死亡结果才成立,心里一直很不安,希望能弄清楚。
展开


间接故意杀人罪是故意犯罪中的一种情形。所谓间接故意,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却对这种结果的发生持一种放任的态度,也就是既不积极追求他人死亡,但也不阻止这种结果的出现。 关于间接故意杀人罪是否一定要有死亡结果,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故意杀人”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就是说,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间接故意杀人罪必须出现死亡结果才构成犯罪。 从犯罪构成的角度来看,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有间接故意杀人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即便最终没有出现死亡结果,也可能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未遂)。比如,甲为了获取保险金,在妻子乙的食物中投放了毒药,甲知道乙有可能把食物分给孩子吃,但他对此持放任态度。结果乙发现食物有异味没有吃,孩子也没吃,虽然没有出现死亡结果,但甲的行为已经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未遂)。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没有造成死亡结果的间接故意杀人案件,会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程度、行为的危险性、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来定罪量刑。一般来说,没有死亡结果的间接故意杀人犯罪,量刑会比造成死亡结果的情况要轻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不构成犯罪。 所以,间接故意杀人罪不一定要有死亡结果,只要符合间接故意杀人的犯罪构成要件,即便没有出现死亡结果,也可能被认定构成犯罪。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