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否规定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我在和别人的交易中,有时候会用明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又会用默示的方式。我想知道在法律上,是不是允许行为人通过明示或者默示来作出意思表示呢?不太清楚相关规定,希望得到解答。
展开


在法律层面,是有规定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的。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明示和默示这两个概念。明示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以语言、文字或者其他直接表意方法表示内在意思的表意形式。简单来说,就是你直接通过说话、写东西等方式把自己心里想的表达出来。比如,你去商店买东西,直接告诉老板你要买哪件商品,这就是明示的意思表示。 默示意思表示则是指从行为人的某种作为或不作为中间接推断出来的意思表示。它不像明示那样直接,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行为或者不行为来让别人推测出你的想法。比如,你在自动售货机投币买饮料,投币这个行为就默示了你想买饮料的意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这一条文明确了明示和默示作为意思表示的合法性。同时,对于沉默这种特殊的情况,法律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时,沉默才能被当作一种意思表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交易习惯,单纯的沉默不能随意被认定为作出了某种意思表示。 在实际生活中,了解明示和默示的意思表示方式及其法律规定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在各种民事活动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也能让我们正确理解他人的意思,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比如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一方以明示方式提出条件,另一方以默示方式回应,只要符合法律规定,这种意思表示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总之,《民法典》的这一规定为我们的民事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保障了民事活动的顺利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