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成轻微伤是否构成犯罪?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可能会因为一些矛盾发生肢体冲突,有时会造成一方轻微伤。那么,打成轻微伤是否构成犯罪呢?下面从法律角度为大家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轻微伤”的概念。轻微伤是指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造成组织器官结构轻微损害或者轻微功能障碍。简单来说,就是身体受到了不太严重的伤害,经过治疗很快就能恢复。 从我国刑法规定来看,一般情况下,打成轻微伤不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要求达到轻伤及以上的伤害程度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如果只是造成了轻微伤,通常不会触犯故意伤害罪这一罪名。比如,两人因琐事争吵后动手,一方被打后经鉴定为轻微伤,打人者一般不会被认定为犯罪。 虽然打成轻微伤通常不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所以,打人者可能会面临治安处罚。 此外,受害者还可以要求打人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也就是说,打人者需要赔偿受害者因为受伤而产生的一系列费用。 不过,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果在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行为中造成他人轻微伤,即使伤害程度未达到轻伤,也可能构成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等犯罪。例如,一群人在公共场所聚众打架,虽然其中有人只是受了轻微伤,但参与打架的人可能会因为聚众斗殴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打成轻微伤不构成犯罪,但会面临治安处罚和民事赔偿责任。特殊情况下,即使是轻微伤也可能涉及犯罪。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通过和平、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