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者权益加负债等于资产吗?
我在处理公司财务相关事务时,对会计等式“所有者权益 + 负债 = 资产”不太确定。不知道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个等式是否有依据,是不是绝对成立的。我想了解一下在法律层面,这个等式是否被认可,希望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从法律和会计原理上来说,“所有者权益 + 负债 = 资产”这个等式是成立的。这一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它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平衡关系。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这几个概念。所有者权益,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它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比如,你自己开了一家公司,投入的启动资金就是实收资本,属于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 负债则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像企业向银行贷的款、欠供应商的货款等,都属于负债。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的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都属于资产。 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而这个会计等式就是会计核算的基石。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就是依据这个等式来确保报表的平衡和准确。如果这个等式不成立,那么资产负债表就会出现错误,这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准确的财务报表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至关重要,虚假的财务信息可能会误导他们做出错误的决策,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无论是从会计原理还是法律规定来看,“所有者权益 + 负债 = 资产”这个等式都是成立且必须遵循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