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传播造谣罪是否触犯刑法?

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发布了一些谣言,我也跟着转发了几次。后来有人说传播谣言可能会触犯刑法,我心里有点慌。我想知道传播造谣罪是不是真的会触犯刑法啊?如果触犯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展开 view-more
  • #传播谣言罪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并没有“传播造谣罪”这一确切罪名,但传播谣言的行为可能触犯多个刑法规定的罪名。下面为您详细分析。 首先是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里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如果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传播,造成他人名誉受损等严重后果,就可能构成诽谤罪。通俗来讲,就是故意编造虚假的事情去诋毁别人,让别人的名声受到很大影响,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就会被法律制裁。比如,有人故意编造某明星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谣言并广泛传播,导致该明星名誉严重受损,大量粉丝脱粉,商业代言合同被解除等,这种情况就可能构成诽谤罪。 其次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简单来说,如果编造或者传播像虚假的地震消息、疫情数据等,让社会秩序受到干扰,引起民众恐慌等严重后果,就会构成此罪。例如,在疫情期间,有人编造某地有大规模疫情爆发且政府隐瞒的虚假信息并传播,导致当地民众抢购物资、引发社会混乱,就可能触犯该罪名。 另外,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也与传播谣言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意味着,如果为了不正当竞争等目的,编造并传播关于企业商业信誉或者商品质量的虚假信息,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同样会受到刑法的制裁。比如,为了打击竞争对手,编造某品牌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谣言并传播,导致该品牌销售额大幅下降,企业声誉受损,就可能构成此罪。 综上所述,传播谣言的行为可能会触犯刑法,具体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要根据谣言的内容、传播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传播没有根据的谣言,共同维护健康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网络环境。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