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就意味着有证据了吗
我最近对“涉嫌”这个词在法律上的含义有点困惑。就是有时候看到新闻说某人涉嫌什么犯罪,就想知道这是不是说明已经有证据证明他犯罪了。我不太清楚“涉嫌”和证据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想了解一下在法律层面上,说一个人涉嫌犯罪到底是什么情况。
展开


“涉嫌”并不一定意味着已经有确凿的证据。“涉嫌”简单来说,就是司法机关根据一些线索、迹象,怀疑某人有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性,但这只是一种初步的判断,还不是最终的定论。 在很多情况下,当公安机关开始调查一个案件,发现一些可能指向某人犯罪的线索,比如有人报案称目睹了相关行为,或者有一些初步的痕迹、物品等线索,就会说某人涉嫌某罪。不过,这距离确定犯罪事实还有很大差距。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就表明,在法院作出最终判决之前,即便被认为涉嫌犯罪,也不能肯定其就是罪犯。 通常,如果公安机关实施拘留、检察院批准逮捕以及监察委员会进行留置等行动时采用涉嫌犯罪的表述,说明相关机关已经掌握了部分可能构成犯罪的证据,或者获取到了相关受害者或目击证人的证词等。但这些证据也不一定就足以证明犯罪事实。 总之,“涉嫌”只是一个调查、追诉的开始阶段,最终是否构成犯罪,需要经过完整的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一系列法律程序,综合各种证据,由法院作出判定。若个人声称自己在涉嫌犯罪的情况下是清白的,应及时提供能够证实自身无辜的关键证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