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肇事逃逸该如何取证处理?
在探讨酒驾肇事逃逸如何取证处理之前,我们先明确相关概念。酒驾肇事逃逸是指驾驶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关于取证,有多种途径和方法。首先,现场证据非常关键。事故现场的痕迹,比如刹车印、车辆碰撞后的碎片等,这些都能帮助确定事故发生的过程和大致情况。警方到达现场后,会对这些痕迹进行勘查和分析。同时,周围的监控摄像头也是重要的取证手段。道路上的公共监控、附近商家或居民安装的私人监控,都可能记录下肇事车辆的行驶轨迹、车牌号以及驾驶人的一些特征。另外,证人证言也不可或缺。现场的目击证人,他们可以描述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包括肇事车辆的行驶状态、驾驶人是否有酒驾的迹象等。如果有证人,警方会对其进行询问并制作笔录。对于酒驾的认定,血液酒精含量检测是最直接的证据。警方会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肇事逃逸者,找到后会对其进行血液酒精含量检测。
从处理方面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而对于肇事逃逸,根据该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如果酒驾肇事逃逸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还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