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立案和审判立案有什么区别?
我最近涉及一个法律案件,去法院的时候听到了执行立案和审判立案这两个词,不太明白它们到底有啥不同。我想知道这两者在程序、目的、适用情况等方面都有哪些区别,希望能有专业人士给我解释一下。
展开


执行立案和审判立案是司法程序中两个不同阶段的重要环节,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从定义上看,审判立案是指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受理条件,决定将其作为一个案件进行审理的程序。它就像是一场比赛的开场哨,标志着诉讼程序的正式启动。而执行立案则是在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生效后,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时,权利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对该申请进行审查后决定受理的程序,这好比是比赛结束后,要确保获胜方得到应有的结果。 在目的方面,审判立案的目的是通过审理案件,查明事实,适用法律,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作出公正的裁判,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比如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法院通过审判来判断哪一方违约,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而执行立案的目的则是强制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例如,如果法院判决被告向原告支付一定金额的赔偿款,被告不履行,原告就可以申请执行立案,通过法院的强制执行措施让被告支付款项。 从适用情况来说,只要当事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了争议,就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就会进行审判立案。而执行立案必须以生效的法律文书为依据,并且义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权利人才能申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法院才会受理审判立案,如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等。而执行立案方面,该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