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具体保障了老年人哪些权益?

我家里有老人,想了解一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到底保障了老人哪些权益。比如老人在生活中遇到子女不赡养、消费被欺诈等情况,法律能提供哪些支持和保护?还有老人的居住、医疗等方面权益,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呢?
展开 view-more
  • #老年权益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而制定的法律。这部法律全方位地保障了老年人的诸多权益。 首先是家庭赡养与扶养方面。该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这意味着子女等赡养人不仅要给老人提供生活所需的费用,还要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给予精神关怀。比如,不能让老人独自居住而不管不顾,要定期看望老人,陪他们聊天等。第十五条规定,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 在社会保障方面,国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依据第二十八条,国家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还给予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的补贴以及医疗救助。同时,法律也关注老年人的社会福利,如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社会福利。 老年人的社会服务权益也受到保障。法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鼓励、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并且,养老机构的设立、运营等也有相应规范,以保障老年人在养老机构能得到良好的服务和照料。 在社会优待方面,该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制定优待老年人的办法,逐步提高优待水平。比如,老年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参观游览景区等方面,通常会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 此外,老年人还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益。法律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从事优良传统教育、传授文化科技知识、依法参与科技开发和应用等活动,为社会继续发挥余热。如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他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如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