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受贿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了解其构成要件对于正确认识和判断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是主体要件。受贿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简单来说,就是那些代表国家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人,如果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财物,就可能构成受贿罪。 其次是主观要件。受贿罪在主观方面是由故意构成,只有行为人是出于故意所实施的受贿犯罪行为才构成受贿罪。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道自己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是违法的,但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如果是因为疏忽或者被他人欺骗而收受了财物,且没有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故意,通常不构成受贿罪。 然后是客体要件。受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国家赋予国家工作人员一定的权力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而受贿行为破坏了这种权力行使的公正性和廉洁性,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公众对国家机关的信任。 最后是客观要件。受贿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即自己职务上主管、负责或者承办某项公共事务的职权及其所形成的便利条件。索取他人财物是指主动向他人索要财物,不论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均可构成受贿罪;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这里的利益可以是正当利益,也可以是不正当利益,但必须有收受财物和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为他人谋取利益包括承诺、实施和实现三个阶段的行为。只要具有其中一个阶段的行为,如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他人财物时,根据他人提出的具体请托事项,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就具备了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 总之,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受贿罪,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四个构成要件。只有当行为同时符合主体、主观、客体和客观要件时,才能认定为受贿罪,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