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运输假币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购买运输假币罪是一个在刑法中规定的罪名,要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该罪,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下面为您详细阐述其犯罪构成。 首先是主体要件。购买运输假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这意味着只要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简单来说,不管你是什么职业、什么身份,只要符合年龄和能力要求,实施了购买运输假币的行为,就可能被认定构成此罪。 其次是主观方面。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也就是行为人明知是假币而进行购买或者运输。如果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携带了假币,比如被别人偷偷把假币放进了自己的行李中,这种情况就不构成该罪。因为没有故意购买或运输假币的主观意愿。 然后是客体要件。购买运输假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币的流通会严重破坏国家的金融秩序和经济稳定。 最后是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并且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也就是说,如果购买或运输假币的数额达到四千元以上,就可能构成购买运输假币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购买运输假币罪,需要综合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等因素。同时,法律对该罪的处罚也根据数额大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