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有几个要素?
犯罪构成是指依照中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犯罪构成包含四个方面的要素,下面为你逐一详细解释。
首先是犯罪主体,它指的是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和单位。简单来说,就是谁实施了犯罪。对于自然人,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才能成为犯罪主体。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不同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况。像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而单位犯罪,则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其次是犯罪主观方面,这体现的是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犯罪又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主体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再者是犯罪客体,它是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不同的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不同的,比如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没有一个犯罪是没有犯罪客体的。
最后是犯罪客观方面,指的是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以及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行为是犯罪人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犯罪结果是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的实际损害;因果关系则要求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例如在交通肇事案件中,肇事者的违规驾驶行为(犯罪行为)导致了他人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犯罪结果),并且违规驾驶行为与这些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既遂该如何处罚?
交通肇事一般有哪些赔偿项目?
结婚七年怎样可以快速离婚?
能够授予专利权的条件是什么?
月薪一万要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养老保险跨省转移的最新政策是什么?
费用是否凭票据来报账?
如何进行经营范围规范目录查询?
医保没用完每年会清零吗?
社保局补缴社保要看工资流水吗?
虚拟号上传销案 件的起诉流程是怎样的?
同学借了钱不还该怎么办?
死亡很多年的死亡证明能否补办?
我爸被车撞死了且事故责任认定书已下来,后续该怎么做?
婚后财产如何进行公证处理?
长子县二级残疾人住院是否有补助?
一个人可以办理离婚吗?
交通事故认定书未确定的责任承担原则是怎样的?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