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下面来详细介绍其构成要件。 首先是违法行为。这是指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法律是社会行为的准则,每个人都有义务遵守。如果有人违反了这些规定,就可能构成过错责任中的违法行为。比如,在道路上,司机有遵守交通规则的义务,如果司机闯红灯,这就是一种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里的行为就包括了违法行为。 其次是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是指因违法行为而给他人造成的人身或财产上的损失。这种损失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想的。例如,因为医生的误诊,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多花费了医疗费用,这就是一种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是构成过错责任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损害事实的发生,即使存在违法行为,也不构成过错责任。 再者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也就是说,损害事实是由违法行为直接导致的。比如,在产品质量纠纷中,消费者因为使用了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而受到伤害,那么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这个违法行为与消费者受到的伤害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只有当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行为人才需要对损害后果承担责任。 最后是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权益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某人故意损坏他人的财物,就是故意的过错行为。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损害他人权益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比如,医生在做手术时,因为疏忽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导致患者受到伤害,这就是过失的过错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过错责任的规定,就是基于行为人存在过错这一前提。 综上所述,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过错。只有当这四个要件同时具备时,行为人才需要承担过错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