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是什么?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指的是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许可,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侵犯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秩序和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其客观构成要件主要包含以下方面。首先是行为违法性。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反了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在没有经过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他人的商标、复制他人的作品、实施他人的专利等行为,都具有明显的违法性。例如,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在自己生产的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这就违反了商标法的相关规定。 其次是存在侵犯行为。具体包括未经授权的复制、使用、销售等。对于著作权而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就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对于商标权,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也构成对商标权的侵犯。而对于专利权,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都是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再者,损害结果也是重要的构成要件。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必须给权利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这种损害既可以是经济上的损失,比如因侵权行为导致权利人的市场份额下降、销售收入减少等;也可以是非经济上的损失,比如对权利人的声誉造成损害。例如,假冒他人商标的商品质量低劣,导致消费者对该商标的信任度降低,从而影响了商标权人的声誉。 最后,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权利人所遭受的损害是由行为人的侵权行为直接导致的。只有当侵权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这种直接的因果联系时,行为人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因为侵权人大量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导致商标权人的正品销售受到严重影响,销售收入大幅下降,那么这种销售收入的下降与侵权人的销售行为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