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管理有哪些要素?


作业成本管理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它旨在通过对作业的识别、分析和控制,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加企业价值。下面来详细介绍作业成本管理所包含的要素。 首先是作业。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的目标所进行的与产品相关或对产品有影响的各项具体活动。通俗来讲,就是企业里为了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而做的每一项具体工作,比如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过程中的加工、产品的质量检验等。从法律角度来看,虽然没有直接针对作业的法律条文,但企业在进行这些作业活动时,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确保作业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资源也是重要要素之一。资源是指支持作业的成本、费用来源,它是企业生产耗费的最原始形态。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像原材料、人工、设备折旧等。在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范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资源采购合同关系,保障企业资源获取的合法权益,同时企业也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要求对资源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和记录。 成本动因同样关键。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也就是引起成本发生和变动的原因。它可以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作业动因则反映了产品对作业的消耗情况。例如,生产产品的数量可能是导致直接人工成本变动的作业动因。目前虽然没有专门针对成本动因的法律,但企业在确定和运用成本动因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时,必须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财务会计法规,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作业中心和作业成本库也是作业成本管理的要素。作业中心是一系列相互关联、能够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作业集合。作业成本库则是把相关的作业归集在一起形成的成本集合。企业通过对作业中心和作业成本库的管理,可以更好地分析和控制成本。在这方面,企业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法律,接受相关审计监督,确保成本管理活动的合规性。 作业成本管理的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作业成本管理的体系。企业在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成本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