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是怎样的?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与评价,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其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指标体系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指标体系主要涵盖多个方面。在盈利能力方面,常用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它反映了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总资产报酬率则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体现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偿债能力指标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 营运能力指标包含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赊销净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之比,体现应收账款周转速度。 ###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是重要的评价依据。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它们为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管理提供了基本的规范和准则。企业必须依据这些法律法规进行经济活动,审计时也以此判断企业的经济行为是否合法合规。 行业标准同样关键。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和经营模式,行业内的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可以作为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参考。比如,在制造业中,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等指标有行业通行的标准,企业的相关指标与行业标准对比,就能看出自身的优劣。 企业内部制定的计划、预算和目标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企业通常会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年度或长期的经营计划和预算,审计时将实际完成情况与这些计划和目标进行对比,评估企业是否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实际的利润指标低于年初制定的目标,就需要分析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还是内部管理问题等。 综上所述,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是一个综合的体系,通过多方面的指标和标准来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