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会计处理问题有哪些?


企业并购是企业之间进行资源整合和扩张的重要方式,而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会计处理是一个关键环节,涉及到多个重要问题。 首先是并购类型的确定。在会计上,企业并购主要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这种情况下,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的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即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合并交易。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对合并成本进行分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经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 其次是资产和负债的计量问题。在企业并购中,准确计量被并购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至关重要。对于资产,需要区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如固定资产、存货等,通常按照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评估。无形资产如商标、专利等,也需要合理确定其公允价值。对于负债,要全面清查被并购企业的各项债务,包括已确认的债务和或有负债。依据相关会计准则,企业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和负债,以反映其在并购日的真实价值。 再者是商誉的处理。商誉是企业并购中购买方支付的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商誉在确认后,持有期间不要求摊销,但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企业应当根据减值测试的结果,对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将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最后是财务报表的合并问题。企业并购完成后,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进行合并,并抵销内部交易和往来款项。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要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收入、费用进行合并,并抵销内部交易形成的收入和成本。合并现金流量表则反映了企业集团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总之,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涉及多个复杂的方面,企业需要严格遵循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