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时四级工伤能赔多少钱?


在企业改制的背景下,四级工伤的赔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需要了解四级工伤的含义。四级工伤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劳动功能障碍程度被评定为四级。这意味着职工的身体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损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四级工伤的赔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这是对工伤职工因工伤导致身体伤残的一次性补偿。标准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这里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例如,如果您的月平均缴费工资是5000元,那么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就是5000×21 = 105000元。 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这是为了保障工伤职工在失去部分劳动能力后,有持续的生活来源。四级工伤的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5%。也就是说,还是以月平均缴费工资5000元为例,每月能获得的伤残津贴就是5000×75% = 3750元。而且,伤残津贴会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 此外,企业改制并不影响工伤职工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果企业已经参加了工伤保险,那么上述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等费用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企业没有参加工伤保险,那么这些赔偿费用将由企业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支付。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还可能涉及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企业合并、分立、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原用人单位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承继单位应当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 总之,企业改制时四级工伤的赔偿是有明确法律规定的。工伤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法律规定计算自己应得的赔偿金额。如果在赔偿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