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执行活动违反法定程序有哪些情形?

我涉及到一个执行案件,感觉执行过程中好像有些地方不太对,但又不确定是不是违反了法定程序。我想知道执行活动违反法定程序一般有哪些具体的情形,这样我能对照看看自己遇到的情况是否属于这种违规,希望了解相关内容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展开 view-more
  • #执行程序违规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执行活动违反法定程序是指在法院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步骤、方式和要求进行操作的情况。这不仅可能影响执行的公正性和效率,还可能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下为你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执行活动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 执行人员没有遵守执行立案的相关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人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应当符合一定条件,如申请或移送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申请执行人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等。如果执行法院在不符合这些条件的情况下立案执行,就属于违反法定程序。比如,在法律文书尚未生效时就开始执行,这显然是不合法的。 执行人员在实施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等执行措施时,没有遵循法定的手续和程序。《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财产时,应当制作裁定书,并送达被执行人;拍卖、变卖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应当委托依法成立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价格评估。如果执行人员在查封财产时没有制作裁定书,或者在拍卖财产时没有进行价格评估,就违反了法定程序。 执行人员没有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当事人在执行程序中享有一系列的权利,如了解执行进展情况、对执行行为提出异议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执行法院应当及时将执行情况告知当事人,并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进行审查和处理。如果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及时告知当事人执行情况,或者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不予理睬,就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属于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 执行人员存在滥用执行权、拖延执行等不当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对执行案件的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如果执行人员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执结案件,或者在执行过程中故意拖延时间、消极执行,就违反了法定程序。此外,执行人员滥用执行权,如超标的查封、扣押财产,或者对与案件无关的财产进行执行,也是常见的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