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测一般按哪些程序进行?


财务预测是企业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实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预计和测算的过程。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财务预测一般遵循的程序。 首先是确定预测目标。这是财务预测的首要环节,明确预测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是预测企业未来一年的资金需求,还是预测下季度的销售收入等。确定目标就像为航行的船只指明方向,只有目标明确,后续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企业财务管理基本规定》虽然没有直接规定预测目标的确定方式,但强调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应围绕明确的目标开展,财务预测作为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自然也需要有清晰的目标。 接着是收集整理资料。收集与预测目标相关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企业内部的历史财务数据、生产经营数据等,也包括企业外部的市场行情、行业动态、宏观经济政策等。收集到资料后,要对其进行整理、筛选和分析,去除无效信息,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比如,在预测销售收入时,要收集过去几年各季度的销售数据、市场份额变化情况以及行业的增长趋势等信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这些报告就是收集内部资料的重要来源。 然后是选择预测方法。根据预测目标和所收集到的资料,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预测方法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主要依靠预测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如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等;定量预测方法则是运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如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例如,如果历史数据比较齐全且具有明显的趋势性,可以选择时间序列分析法;如果要分析多个因素对预测目标的影响,则可以采用回归分析法。不同的预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再之后是进行实际预测。运用选定的预测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预测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如,在预测成本时,要考虑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人工成本的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等。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测结果进行调整和修正,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最后是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其合理性和可靠性。可以将预测结果与历史数据、同行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如果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要重新审视预测过程,检查资料的准确性、方法的适用性等,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对预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有助于提高未来预测的准确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总之,财务预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遵循以上程序可以帮助企业更科学、准确地进行财务预测,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