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程序有哪些?


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程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对企业不再使用或已损坏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和核算。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核算程序: 第一步,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当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各种原因需要清理时,要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这里的账面价值就是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余额。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会计分录一般为: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固定资产”。 第二步,发生清理费用。在清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费用,比如支付给清理人员的工资、搬运费等。这些费用也需要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因为这些费用是为了完成固定资产清理而产生的,属于清理过程中的成本。按照规定,清理过程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第三步,收回残料或出售价款等。如果在清理过程中收回了残料,或者将固定资产的残体出售获得了价款,这些都要冲减“固定资产清理”。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表明固定资产清理还有一定的收益,需要在核算中体现出来。按实际收到的出售价款以及残料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等科目。 第四步,保险赔偿的处理。如果固定资产是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损坏,并且企业之前购买了相关保险,那么在获得保险赔偿时,同样要冲减“固定资产清理”。保险赔偿是对企业因固定资产损失而获得的补偿,所以要在核算中反映出来。按应收取的保险赔偿,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第五步,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会有一个余额,这个余额就是固定资产清理的净损益。如果是净收益,要计入营业外收入;如果是净损失,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计入营业外支出或资产处置损益。因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因出售、转让等原因产生的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应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总之,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程序需要严格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每一个步骤都要准确记录和处理,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