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盘亏金额计算公式是什么?


固定资产盘亏是指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清查时,实际拥有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比账面上记录的要少。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固定资产盘亏金额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的法律依据和财务处理。 首先,固定资产盘亏金额的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盘亏金额 =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 责任人赔偿金额 - 保险赔款金额。这里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就是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举个例子,一项固定资产原值是 10 万元,已经累计折旧 3 万元,那么它的账面净值就是 7 万元。如果在盘点中发现这项资产盘亏,责任人赔偿了 1 万元,保险赔款是 2 万元,那么盘亏金额就是 7 - 1 - 2 = 4 万元。 从法律层面来看,《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盘亏损失的确认和扣除有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盘亏,应依据相关证据材料确认损失金额,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这些证据材料包括固定资产盘点表、盘亏情况说明、相关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等。只有符合规定的盘亏损失,才能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在财务处理上,企业在发现固定资产盘亏时,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按盘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的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待查明原因并经批准后,再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是由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款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扣除赔偿后的净损失,属于经营损失的部分,借记“管理费用”科目,属于非常损失的部分,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准确计算固定资产盘亏金额,并按照法律规定和财务制度进行处理,对于企业正确核算资产、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规范财务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