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残值率一般是多少?
我公司最近购入了一批固定资产,在核算成本和折旧的时候,涉及到固定资产残值率的问题。我不太清楚这个残值率一般是多少,也不知道该怎么确定。想了解一下在法律规定里,固定资产残值率有没有一个标准的范围,该如何合理确定呢?
展开


固定资产残值率是指固定资产在报废时预计可收回的残余价值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通俗来讲,就是一项固定资产用到不能用了,还能剩下多少价值,这个剩下的价值和它原来购买价格的比例就是残值率。 根据我国相关税法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虽然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统一的固定资产残值率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企业会根据经验和资产的实际情况来估计。 一般来说,常见的固定资产残值率在3% - 5%左右。例如一些机械设备,企业可能会预计其在报废时还能有3% - 5%的残余价值。不过,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其残值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像电子设备,由于更新换代快,可能残值率相对较低;而房屋建筑物等,可能残值率会相对高一些。 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时,要遵循合理性和一贯性原则。合理性就是要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来估计,不能随意确定过高或过低的残值率;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一旦确定了某项固定资产的残值率,在后续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中就要保持一致,不能随意更改。如果企业随意调整残值率来调节利润,可能会面临税务风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