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监管管理办法是怎样的?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是为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保证食品安全而制定的。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首先,关于监督检查的主体和频次。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日常监督检查。监管部门会根据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规模、管理水平、食品安全状况、信用档案记录等因素,编制年度日常监督检查计划,确定监督检查的重点、频次和方式。一般来说,对风险较高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检查的频次会相对较高。这就好比学校对调皮捣蛋、容易出问题的学生,会更频繁地关注和检查。其次,监督检查的内容。对于食品生产者,检查内容包括食品生产资质、生产环境条件、进货查验记录、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记录、食品销售记录、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不安全食品召回、标签和说明书、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情况。对于食品经营者,检查内容包括食品经营资质、经营条件、食品进货查验、食品贮存、食品销售、餐饮服务过程控制、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召回、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方面。简单来讲,就是从食品的源头采购到最终销售给消费者的整个过程,都在监管范围内。再次,监督检查的方式。监管部门通常会采取现场检查的方式,检查人员会到食品生产经营场所,查看实际情况,查阅相关记录,询问有关人员等。如果发现问题,会当场记录下来,并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整改。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可能会采取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措施。最后,关于法律责任。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的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比如,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等制度的,会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总之,《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所生产经营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