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 在法律层面,外商直接投资涉及诸多方面。首先,从准入管理来看,依据《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准入前国民待遇,简单来说,就是在投资准入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负面清单则明确列出了禁止或限制外商投资的领域。对于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实施管理。 在企业设立与登记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应当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登记机关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注册,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告成立。 关于投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规定,国家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不实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征收、征用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并及时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此外,该法还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平等适用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等。 在税收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同样要遵守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所得税征收作出了规定,一般情况下,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不过,国家为了鼓励外商投资,在一些特定地区、特定行业会出台税收优惠政策。 外汇管理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环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入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留或者卖给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外汇支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凭有效单证以自有外汇支付或者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购汇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