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会计分录是怎样的?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涉及多个方面的会计分录,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首先,我们要明白出口退税的基本概念。出口退税是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这能让企业的出口产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强竞争力。 当外贸企业购进货物用于出口时,会涉及到增值税进项税额。购进货物时,会计分录为:借:库存商品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这里的“库存商品”就是企业买来准备出口的货物,“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是企业在购进货物时支付的增值税,这部分税额在符合条件时可以申请退税。 接下来是计算应退税额。按照相关规定,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税额,依进项税额计算。当计算出应退税额时,会计分录为: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表示企业应收的出口退税款,是企业的一项债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是用来核算企业出口货物应退还的增值税税额。 当企业实际收到出口退税款时,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这就表明企业已经收到了退税款,银行存款增加,同时应收的退税款减少。 另外,如果存在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情况,也就是按照规定不能退税的部分,会计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等主营业务所发生的成本,这里把不得退税的部分计入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是将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从进项税额中扣除。相关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这些法规对出口退税的范围、计算方法等都有明确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