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财产约定的形式和内容是什么?


夫妻财产约定是夫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等事项作出的约定。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形式和内容。 首先是夫妻财产约定的形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就明确了夫妻财产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而不能仅仅是口头约定。书面形式可以是夫妻双方签订的协议书,也可以是双方在信件、电子邮件等载体中明确表达的财产约定内容。采用书面形式的好处在于,一旦日后夫妻双方就财产问题发生争议,书面约定可以作为明确的证据,便于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是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夫妻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进行约定。从财产范围来看,既可以对婚前财产进行约定,比如明确各自婚前房产、车辆、存款等财产的归属;也可以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进行约定,像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从约定的方式来说,可以约定财产归各自所有,即夫妻双方各自的财产归自己单独所有,各自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独立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也可以约定为共同所有,意味着夫妻双方对约定的财产共同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还可以约定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也就是对一部分财产约定为各自所有,另一部分财产约定为共同所有。 不过,夫妻财产约定也有一定的限制。约定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例如,不能通过约定逃避夫妻共同债务,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同时,约定应当是夫妻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如果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该约定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或可撤销。总之,夫妻在进行财产约定时,应当谨慎考虑,确保约定符合法律规定,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