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形式有哪些?


通讯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形式。 网络购物诈骗是较为常见的类型。一些不法分子会搭建虚假购物平台,以“商品质量问题退款”“订单异常退款”等理由,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填写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从而盗刷资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种虚假购物平台诈骗就属于典型的诈骗行为。 网络贷款诈骗也不容忽视。诈骗分子以“无抵押、低利息、快速放款”为诱饵,吸引急需资金的人。他们会先让受害人缴纳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费用,一旦受害人转账,就会以各种理由继续索要钱财,直至受害人发现被骗。同样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此类行为也构成诈骗罪。 冒充公检法诈骗也是比较恶劣的一种。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执法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受害人,称其涉嫌违法犯罪,需要将资金转到“安全账户”进行核查。很多人因为害怕,往往会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操作。这种行为也是触犯《刑法》关于诈骗罪的规定。 交友诈骗同样常见。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平台与受害人建立恋爱关系,然后编造各种理由,如家人生病、生意周转等,向受害人借钱。受害人出于感情因素,容易上当受骗。这种以恋爱为幌子实施的诈骗,也会受到法律制裁。 网络刷单诈骗也是层出不穷。诈骗分子会先让受害人完成一些简单的刷单任务,并返还小额佣金,获取受害人信任后,再诱导其进行大额刷单,最后以各种理由拒绝返还本金和佣金。这同样属于诈骗行为,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总之,通讯网络诈骗形式多样,我们要提高警惕,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核实,避免遭受财产损失。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