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四种罪过型犯罪和三种无罪过型犯罪分别是什么?

我想了解下法律上的四种罪过型犯罪和三种无罪过型犯罪。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看到有这方面的说法,但不太清楚具体包含哪些犯罪类型,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答,好让我对不同类型的犯罪有更清晰的认识。
展开 view-more
  • #犯罪类型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首先来解释一下罪过型犯罪。罪过在法律里简单来说,就是犯罪人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主要分为故意和过失这两种情况。 故意犯罪又可以细分为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直接故意犯罪指的是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从而构成犯罪。比如张三为了报复李四,拿着刀直接去砍李四,他很清楚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到李四,并且希望李四被伤害,这就是典型的直接故意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间接故意犯罪是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例如王五在森林里打猎,看到一只兔子旁边有个人,他知道开枪有可能打到人,但他还是开了枪,结果真的打伤了人,这就属于间接故意犯罪。 过失犯罪也分为两种,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比如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因为疏忽没有仔细检查就开错了药,导致病人病情加重,这就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是犯罪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比如司机明知道自己的车刹车有点问题,但他觉得自己技术好,能控制住,结果在行驶过程中因为刹车失灵出了事故,这就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接下来讲无罪过型犯罪。第一种是意外事件,它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比如地震导致房屋倒塌砸伤路人,这就是意外事件,相关人员没有罪过,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第二种是不可抗力,也就是行为人遇到了无法抵抗的力量,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罪过。比如船舶在海上遇到了超强台风,船被吹到了岸边撞坏了别人的码头,这种情况就是不可抗力导致的,船主没有罪过。 第三种是正当行为,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比如有人正在抢劫你,你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把抢劫者打伤了,这就是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比如为了躲避一辆失控的汽车,你冲进别人的院子,损坏了一些物品,这就是紧急避险。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