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有哪些?
我在了解法律知识时,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概念有些混淆。不太清楚在实际情况中,它们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比如定罪量刑、行为表现等,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刑法中两种不同的犯罪心态,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从主观方面来看,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这里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就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例如张三为了获得李四的财产,蓄意将李四杀害,张三主观上就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则是虽不积极追求,但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比如王五为了报复社会,在人员密集的商场随意开枪,他虽不明确要打死谁,但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结果持放任态度。 而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但由于疏忽没有预见,例如医生在手术前没有仔细检查医疗器械,导致手术过程中出现问题,给患者造成伤害。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比如司机明知道车辆刹车有问题,但认为自己驾驶技术好,不会出事,结果发生了交通事故。 在定罪量刑上,故意犯罪的主观恶性较大,所以通常处罚也较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而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并且处罚相对较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