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与故意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主要有以下区别:
首先是主观方面。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比如,张三想杀死李四,就拿刀直接去砍李四,这就是明知会造成李四死亡的结果还希望发生,属于直接故意犯罪;又比如,王五为了报复社会,在人员密集场所随意开枪,他明知可能会导致无辜人员伤亡,却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这是间接故意犯罪。而《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过失犯罪呢,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例如,司机赵六开车时一直和旁边人聊天,没有注意观察路况,结果撞上行人,这就是因疏忽大意没预见危害结果;再比如,工厂工人孙七知道机器有点小故障,但觉得不会出大事,继续操作,结果导致事故发生,这是已经预见却轻信能避免。依据《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其次,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不同。故意犯罪往往不考虑结果,只要有主观故意,即可构成犯罪,结果只是对量刑有影响。比如,某人计划抢劫,即使最 后没抢到钱,他也构成抢劫罪。而过失犯罪必须是已经造成了危害结果,没有造成就不会构成犯罪。比如,某建筑工人施工时违规操作,但没引发任何安全事故,那就不构成过失犯罪。
最后,处罚方面也不同。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一般来说,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因为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恶性大,所以处罚相对更重。
相关概念:
直接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
间接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
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