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有哪些指南?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溢,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 从法律依据来看,依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清产核资工作要按照规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首先是立项阶段,当企业有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或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时,企业要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出开展清产核资的申请。比如企业进行改制、重组等重大事项时,就需要进行清产核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符合要求的申请予以批准立项。 接下来是账务清理,企业要对各种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等基本财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以及对企业的各项内部资金往来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通过账务清理,保证企业账账相符、账证相符,为后续的财产清查等工作奠定基础。 财产清查是清产核资的重要环节,企业要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包括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实地盘点、清查,核实资产的数量、质量和使用状况等。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然后是价值重估,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按照国家规定方法、标准进行重新估价。这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 损溢认定方面,企业清查出来的各项资产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等,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认定。企业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资金核实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企业上报的资产盘盈和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等清产核资工作结果,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组织进行审核并批复准予账务处理,重新核定企业实际占用的国有资本金数额。 最后是完善制度,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结束后,要针对清产核资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总之,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是一项系统、严谨的工作,对于准确反映企业资产状况、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清产核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进行,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