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辖权异议期间是否需要庭审?
我在一个诉讼案件里提出了管辖权异议,现在处于管辖权异议期间,我不太清楚这个阶段需不需要进行庭审。我担心自己要是没搞清楚,错过庭审或者做了不必要的准备,所以想问问专业人士,管辖权异议期间到底要不要庭审?
展开


在讨论管辖权异议期间是否需要庭审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管辖权异议。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认为受诉法院或受诉法院向其移送案件的法院对案件无管辖权时,而向受诉法院或受移送案件的法院提出的不服管辖的意见或主张。 一般情况下,管辖权异议期间通常不需要进行正式的庭审。这是因为管辖权异议主要是解决法院对该案件是否有管辖权的问题,重点在于对管辖权这一程序性事项进行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从这条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法院对于管辖权异议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审查,而不是通过正式的庭审来解决。 法院审查管辖权异议时,通常会根据双方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判断。当事人会提交关于管辖权的相关证据和理由,法院会对这些书面内容进行分析。例如,如果是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可能会提交合同中关于管辖条款的约定等证据。 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院也可能会组织听证。听证与正式庭审有所不同,它相对简单,主要是为了让双方当事人更充分地陈述自己关于管辖权的观点和理由,以便法院更全面地了解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但这种听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庭审,其程序和要求没有正式庭审那么复杂和严格。 综上所述,管辖权异议期间一般不需要进行正式庭审,但存在法院组织听证的可能性。当事人需要按照法院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交关于管辖权的相关材料和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