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定罪流程是什么?


肇事逃逸定罪流程,简单来说就是司法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肇事逃逸行为进行认定并确定是否构成犯罪、应如何处罚的一系列程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立案。当发生交通事故且有逃逸嫌疑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报案、自首、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获得的案件线索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就会予以立案。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接着是侦查。立案后,公安机关会展开全面调查。他们会通过现场勘查,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种证据,比如车辆痕迹、现场遗留物等;还会进行询问,向事故当事人、证人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和细节;同时可能会借助技术手段,如调取监控视频、进行车辆技术鉴定等。在这个阶段,目的是查明肇事逃逸者的身份、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以及逃逸者的犯罪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侦查机关有权依法进行各种侦查活动,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然后是审查起诉。侦查终结后,公安机关会将案件移送至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会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判断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等。如果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这一过程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审查起诉的相关规定。 最后是审判。人民法院在接到检察院的公诉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在法庭上,控辩双方会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法官会根据查明的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对被告人是否构成肇事逃逸犯罪以及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作出判决。判决结果可能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审判程序有详细的规定,确保审判的公正、公平。 总之,肇事逃逸定罪流程是一个严谨的法律程序,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要求,以保障司法的公正和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