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选择私了还是走程序好?


在肇事逃逸的情况下,到底选择私了还是走程序,需要全面考量各方面因素。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肇事逃逸的概念。肇事逃逸指的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的行为。这是一种严重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从法律规定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如果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接着分析私了的情况。私了意味着事故双方自行协商解决赔偿等问题。私了的好处是处理过程相对简单、快捷,能避免繁琐的法律程序,双方可以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然而,私了也存在一定风险。比如,后续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像伤者病情恶化等,对方可能会反悔并再次要求赔偿。而且,私了并不能免除逃逸者的法律责任,一旦被警方发现逃逸事实,仍然要面临法律处罚。 再看走程序的情况。走程序是指通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理。走程序的优点是处理结果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能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警方会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认定责任,然后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但走程序也有缺点,就是处理时间可能较长,过程相对复杂。 总体而言,如果事故情节较轻,双方能够就赔偿等问题达成一致,且双方都有诚意履行协议,私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但如果事故比较严重,涉及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建议还是走程序。因为走程序可以让整个处理过程更加规范、合法,避免后续可能出现的纠纷和法律风险。同时,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逃逸者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