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者信息泄露,开发商要担责吗?


在讨论购房者信息泄露,开发商是否要担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几个重要的法律概念。购房者的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的一部分,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隐私则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八条规定,信息处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加工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在购房过程中,开发商通常会收集购房者大量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是为了完成购房交易等合理目的而收集的。如果开发商违反法律规定,将购房者的信息泄露给他人,那么开发商肯定是要承担责任的。这里的责任可能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从民事责任角度来看,购房者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可能会对其生活造成困扰,比如频繁收到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等。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承担侵权责任,比如要求开发商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损失包括实际的经济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如果因为信息泄露导致购房者遭受了财产损失,比如被诈骗,开发商可能需要对这部分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在行政责任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或者处理个人信息未履行本法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由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拒不改正的,并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如果开发商存在大量、严重的信息泄露行为,相关部门可以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关于刑事责任,如果开发商泄露购房者信息的行为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标准,那么相关责任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不过,要让开发商担责,购房者需要有证据证明信息是由开发商泄露的。在实际操作中,这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购房者可以通过收集相关的电话录音、短信记录、与开发商沟通的记录等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同时,如果发现有多个购房者都出现了类似的信息泄露情况,大家可以联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