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最容易触碰哪些雷区?


在购房过程中,存在不少容易让购房者“踩雷”的地方。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买房时常见的雷区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房屋产权问题。有的房子可能存在产权不清晰的情况,比如存在多个共有人但部分共有人未同意出售,或者房屋处于抵押、查封状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零一条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变更性质或者用途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是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所以,如果购买了存在产权纠纷的房子,购房者可能会陷入法律纠纷,甚至无法取得房屋所有权。 其次是开发商的资质和信誉。一些不正规的开发商可能会出现逾期交房、房屋质量不合格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果开发商没有按时交房,购房者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再者是购房合同条款。部分开发商会在合同中设置一些不合理的条款,比如霸王条款,限制购房者的权利,加重购房者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格式条款无效:(一)具有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条规定的无效情形;(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于不合理的条款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另外,虚假宣传也是常见的雷区。开发商可能会夸大房屋的配套设施、绿化环境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如果开发商的宣传存在虚假内容,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承担相应的责任。 最后是房屋质量问题。房屋可能存在漏水、墙体裂缝等质量问题。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三)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如果房屋在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开发商应当承担维修责任。 总之,购房者在买房时一定要保持警惕,仔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触碰这些雷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