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交易过程中关于楼房面积要注意哪些事项?


在房屋交易过程中,楼房面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关乎购房者的切身利益。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格外注意。 首先是面积的约定。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前,一定要仔细查看合同中关于房屋面积的条款。合同里通常会明确房屋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等。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各层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它包含了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则是指房屋内部使用空间的面积,由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公摊面积是指整栋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积,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比如电梯井、楼梯间等。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商品房销售可以按套(单元)计价,也可以按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计价。所以购房者要清楚合同采用的是哪种计价方式,并明确约定面积误差的处理方式。 其次是面积误差的处理。实际交付的房屋面积与合同约定的面积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以下原则处理: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买受人同意继续履行合同,房屋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买受人按照约定的价格补足,面积误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承担,所有权归买受人;房屋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及利息由出卖人返还买受人,面积误差比超过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双倍返还买受人。 再者是公摊面积的合理性。公摊面积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购房者的实际使用面积。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提供公摊面积的计算依据和明细。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建筑,公摊系数是不同的。例如,多层住宅的公摊系数一般在10%-15%左右,小高层住宅的公摊系数在15%-20%左右,高层住宅的公摊系数在20%-25%左右。如果开发商给出的公摊系数明显高于这个范围,购房者就需要谨慎考虑了。 最后是面积测量的准确性。购房者可以在交房时,聘请有资质的测绘机构对房屋面积进行重新测量。如果发现实际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存在较大误差,可以依据相关法律和合同约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购房者在签订合同前,也可以了解一下当地的房屋面积测量标准和规范,以便更好地监督开发商的测量工作。 总之,在房屋交易过程中,购房者要充分了解楼房面积的相关知识,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关注面积误差的处理方式和公摊面积的合理性,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