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政策有哪些?


住房保障政策是国家为了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特别是帮助中低收入群体实现住有所居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下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住房保障政策: 经济适用房政策:经济适用房是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一般来说,申请人需要具有当地城镇户口,家庭收入符合市、县人民政府划定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标准等。 廉租房政策:廉租房是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明确了廉租房的申请条件和保障方式。申请家庭需要具有当地非农业常住户口,家庭收入和住房情况符合规定标准等。通过租金补贴,家庭可以到市场上租赁合适的住房;实物配租则是直接分配给符合条件的家庭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公共租赁住房是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条件和管理办法。申请人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收入、住房和就业等条件。 共有产权住房政策:共有产权住房是地方政府让渡部分土地出让收益,然后以较低的价格配售给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家庭;由保障对象家庭与地方政府签订合同,约定双方的产权份额以及保障房将来上市交易的条件和所得价款的分配份额。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旨在让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购买住房,实现住房梦想。不同地区的共有产权住房政策在产权比例、申请条件等方面可能会有所不同。 棚户区改造政策:棚户区改造是为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生工程。政府对城市中基础设施落后、房屋质量差的棚户区进行改造,通过拆除重建、修缮加固等方式,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被改造的居民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产权调换,即获得新的住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