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如何取代临时约法的?
我想了解下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怎么一步一步取代临时约法的,这中间经历了哪些过程和重要事件呢,希望能有专业人士给我讲讲其中的缘由。
展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曾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而这里的“临时约法”一般指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面来详细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临时约法性质文件的过程。 在旧中国,辛亥革命胜利后,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但随着后来政治局势的变化,其实际效力大打折扣。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当时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条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等内容,在建国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纲领性文件,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展开,制定一部正式宪法的条件已经成熟。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它总结了我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成果和经验,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从法律地位上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其正式取代了《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地位。此后,我国宪法历经多次修订完善,不断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保障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随着旧时代的结束,退出了历史舞台。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临时约法性质文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重大举措。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