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对近亲属是如何规定的?
我想了解一下在民法典里,近亲属是怎么定义的。我家里遇到一些涉及亲属关系的事情,比如财产继承、赡养义务之类的,不太清楚哪些亲属算近亲属,想知道民法典对此有啥规定,好处理家里这些事儿。
展开


在法律领域中,近亲属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规定了特定的亲属范围,在很多法律事务中都有着关键作用。民法典对近亲属的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这一规定明确了近亲属所包含的具体人员。 配偶,也就是夫妻,是婚姻关系中的伴侣,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上,夫妻之间相互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比如在财产方面,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人身关系方面,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等。 父母和子女是直系血亲关系。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在财产继承中,父母和子女互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兄弟姐妹是旁系血亲关系,在一定情况下,兄弟姐妹之间也存在扶养义务,比如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同样是直系血亲关系。在特定情形下,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义务,孙子女、外孙子女对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义务,同时在法定继承中也存在相应的权利。 明确民法典中近亲属的规定,对于处理婚姻家庭、继承、赡养等诸多法律事务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清晰地了解自己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