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交通事故定责后法院会怎么判?

我前段时间遭遇了交通事故,交警已经定责,但对方对责任划分有异议,现在闹到法院了。我想知道在这种交通事故定责后,法院一般会依据什么来判决,判决结果通常是怎样的,心里好有个底。
展开 view-more
  • #事故判决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交通事故定责后,法院的判决是一个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的过程。首先,我们要了解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基本概念。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交警部门根据事故现场勘查、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证据,对事故各方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和过错程度进行划分的一种结论。它通常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 法院在判决时,会把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重要的证据,但并非唯一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这意味着法院会对认定书进行审查,如果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认定书的结论,法院可以不予采信。 法院会审查事故发生的具体经过,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道路条件等。例如,如果事故发生在夜间,视线不好,而一方车辆没有按照规定开启灯光,那么这一方可能会被认定承担更大的责任。 法院会考虑当事人的过错行为。过错行为包括违反交通规则,如超速、闯红灯、逆行等,也包括驾驶过程中的疏忽大意等。比如,一方当事人在驾驶过程中玩手机,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而发生事故,那么他很可能要承担主要责任。 法院还会考虑事故造成的损害后果,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人身损害赔偿,法院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相关规定,判决责任方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对于财产损失,一般会按照实际损失进行赔偿。 如果事故涉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碰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存在多方责任的情况。法院会根据各方的过错程度,划分具体的责任比例。例如,三方事故中,一方承担主要责任,另外两方承担次要责任,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责任比例,如70%、15%、15%。 法院在交通事故定责后的判决是一个全面、综合的过程,会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判决结果公平、合理。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