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离婚协议法院会怎么判?


在探讨法院对伪造离婚协议的判决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离婚协议是什么。离婚协议是夫妻双方就自愿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而达成的书面协议。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是双方离婚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伪造离婚协议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从民事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伪造离婚协议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在财产分割等方面获取不正当利益,这就属于上述法律规定中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行为。 如果法院认定一方伪造离婚协议,在财产分割时,会倾向于保护无过错方的权益。过错方可能会少分甚至不分夫妻共同财产。例如,原本夫妻共同财产平均分配,但因为一方伪造离婚协议,法院可能判决无过错方获得大部分财产。 从刑事角度而言,如果伪造离婚协议的行为情节严重,可能会涉及到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虽然离婚协议本身不属于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但如果伪造过程中涉及到相关机关的印章等,就可能触犯此罪。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比如伪造的手段、造成的后果、当事人的主观故意程度等。同时,法院会要求当事人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对方伪造离婚协议的事实。所以,如果发现对方有伪造离婚协议的行为,一定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协议的原件、签署过程的证明、相关证人证言等,以便在诉讼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伪造离婚协议是不被法律允许的行为,违法者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