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交通事故对方不私了法院会如何判决?


在重大交通事故对方不选择私了而诉至法院的情况下,法院的判决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量。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重大交通事故的概念。重大交通事故指的是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交通事故。在这类事故中,责任的划分是关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法院通常会依据这份事故认定书来确定双方的责任比例。 接下来,关于民事赔偿部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赔偿的项目一般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还需要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若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上述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然后,再说说刑事责任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法院会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判断肇事者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以及应承担怎样的刑事处罚。 法院在判决重大交通事故案件时,会严格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合事故的具体事实和证据,综合确定双方的责任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无论是民事赔偿还是刑事责任,都旨在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正常的交通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