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无法认定时,法院具体是怎么判法的呢?
最近身边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交警那边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认定责任。现在双方对于赔偿等问题存在争议,想知道这种情况下法院一般会依据什么来判决,具体的判决方式又是怎样的。
展开


在交通事故无法认定的情况下,法院通常会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来进行判决,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是我国《民法典》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根据社会一般的公平准则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这既适用于合同责任,也适用于侵权责任。在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时,法院会根据这一原则,结合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来认定事故的责任和损失。 其次,看双方能否举证对方存在过错。对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由于事实不清致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任何一方均可举证对方存在过错。如经举证并证实双方都有过错的,按过错原则分担责任。例如,如果一方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另一方在事故发生时存在超速、闯红灯等过错行为,那么有过错的一方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最后,如果双方均无法举证对方存在过错,则依据公平责任原则,一般由双方承担公平责任。从事故的实际发生情况来说,可能存在一方责任小于另一方的情况,但由于事故现场并没有留下足够的证据让交警及当事人举证一方存在过错,所以司法机关会以公平责任分配双方当事人的责任。例如,在一些双方都无法证明对方过错的交通事故中,事故驾驶员双方对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各承担50%的民事赔偿责任是较为常见的处理方式。 相关法律依据主要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确立了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适用过错原则的规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