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假货工商会怎么处罚?


卖假货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属于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如果商家卖假货,就属于欺诈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也有相关规定。该法第五十条指出,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工商部门会要求商家停止卖假货的行为,没收卖假货获得的收入,还会根据货值金额进行罚款。如果情况严重,商家的营业执照可能会被吊销,如果构成犯罪,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同样规定,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所以,如果卖的假货涉及侵犯他人商标权,工商部门也会进行相应的处罚。





